民盟和春天的故事
中鉴至诚机动车鉴定评估(郑州)有限公司2025-03-19浏览:1934次
在春风荡漾的日子里。一个声音回荡在我耳边:“春回大地,万象更新”,春天确实回到大地了。气象更新,我们共产党是个“象”,你们民盟也是个“象”。这是胡耀邦1980年2月12日在民盟中央和民盟北京市委举办的迎春茶话会上的讲话。讲到对民盟的评价,耀邦同志说:“你们这个党怎么样呢?我看,公公道道地讲,在许多问题上民盟有很大的优点。比如说,你们同中国人民,同中国共产党一道奋斗了几十年,有一个光荣的革命传统。第二,你们盟内成员的大多数、绝大多数有知识,有本事。这是你们的第二个优点。第三,你们的党作风比较好,比较诚实,比较正直。”35年过去了。至今不少盟员依然怀念1980年的那一个春日。
说起和春天的缘分,民盟从诞生的那一天便有。众所周知,民盟是1941年3月19日正式成立的。在“皖南事变”发生后的中国,民盟的出现改变了中国的政治格局。正如延安《解放日报》社论所说的,民盟是“民主运动的生力军”。事实上,民盟从它诞生之日起,即与中国共产党密切合作,在旧中国民主运动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早在1980年代,就有学者说民盟的出现是中国现代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再说民盟第一个地方组织,它的出现是在1943年5月5日。在春意盎然的昆明北门街唐家花园,民盟昆明支部正式成立了。很快吴晗、闻一多、楚图南、费孝通、曾昭抡等学者纷纷加入。在李文宜的回忆录中,我们可以看到民盟先贤聚会情景:竹林深处,土墩之上,风和日丽,高谈阔论。谈什么呢?罗隆基当然是他拿手的欧洲民主,闻一多讲儒释道,费孝通当时是几个刊物的编辑,在一次聚会时,李文宜对他编辑的一篇文章的观点提出批评,说得慷慨激昂,一边的周新民不停地扯她的衣角,原来李文宜并不认识的费孝通就坐在她的对面面带微笑,一派学者风度。
都说民盟取消“政团”改成民主同盟是在1944年9月19日召开的全国代表会议,但这个决定在民盟领袖之间的商议是在这一年的5月3日。那一天,黄炎培、沈钧儒、张君劢、章伯钧、张申府在左舜生的家里商量怎么改组民主政团同盟,决定取消“政团”两字,容纳无党派人士。这个在1944年春天作出的决定非同小可,它是民盟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从此民盟改变了以“三党三派”为主体的组织形式,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
说起民盟和春天的缘分,有一件事不能不提。1990年2月,邓小平在沪视察。回到北京,他找几个中共中央领导谈话,说:“上海浦东开发,你们要多关心。”时任民盟中央主席的费孝通马上与盟中央领导交流想法。4月9日,民盟向中共中央提交了《关于建立长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的初步设想》,提出以上海为龙头,联合江、浙两省,重建东方大港,带动中华巨龙腾飞。两年以后,中共十四大报告指出:“以上海浦东开发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如今,当我们登上东方明珠电视塔,眺望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上海,怎能不想起1990年的春天,费老为世人描绘上海宏伟愿景的那动人一幕呢?
在春意盎然的时节,回味那些并不遥远的故事,个中滋味,真的很美。
美人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