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 柳锋波:加强科技创新联合体平台建设 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中鉴至诚机动车鉴定评估(郑州)有限公司2025-03-11浏览:3717次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也是科技创新最活跃的领域。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我国制造业面临转型升级的重大挑战。全国政协委员、民盟河南省委会专职副主委柳锋波在全国两会期间接受采访时说,我国已建设29个国家级创新中心,在智能家电、机器人、信息光电子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但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谈及暴露的问题,柳锋波说,创新中心的建设缺乏科学系统的顶层规划。对于其科研资金的来源、投入和适用尚未有明确的政策要求;对于创新中心的科研方向、成果转化缺少可操作的指引和规范。
各类创新载体层出不穷,存在职能交叉。柳锋波举例说,工信部的制造业创新中心、科技部的技术创新中心与发改委的产业创新中心在建设目标上存在交叉,功能设计上存在重叠。政府资源投入分散,难以形成高水平的科技创新载体。
此外,创新中心组织形式有待完善。目前,创新中心由特定领域龙头企业牵头发起成立,本领域相关企业参股组建独立的企业法人机构,属于“公司+联盟”形式。柳锋波说,当前组织形式在运营过程中存在“两难”局面:若完全由龙头企业运营管理,在市场竞争环境下倾向于技术垄断,这与创新中心的建立初衷相违背;若完全独立运营,目标定位为本领域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成果转化和本领域服务,龙头企业则在核心资源投入上缺少动力。
柳锋波对此建议:一是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引领,分层规划创新中心的发展方向。从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高度绘制本领域发展路线图,梳理卡脖子瓶颈问题,专注对“竞争前”的先进制造技术开展应用性研究、试验性开发和商品化试制,明确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方向。可将创新领域划分为基础创新(聚焦关键共性技术)、发展创新(聚焦未来产业方向)、服务创新(聚焦本领域的公共服务)和效益创新(聚焦具体的产品)。明确创新中心可承接来自市场和政府两方面的课题研究:以接受客户委托开发的形式承接直接满足市场盈利需求的研究课题;以响应政府购买创新服务的形式承接推动本领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共性需求的课题。
二是整合现有创新平台,推动创新资源跨界共享。将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创客空间和孵化器等创新平台进行统筹整合。相关部门从不同的角度对创新中心进行支持:例如,科技部可在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项目中设立专项,支持基础创新和发展创新;工信部可专门制定产业政策,支持创新中心的发展创新和服务创新;发改委从产业链发展的角度支持创新中心开展服务创新领域的业务。
三是优化创新中心的组织形式,加强要素保障。政府牵头成立“制造业创新发展基金”作为制造业创新中心的投资主体,同时吸纳社会资金加入。基金投资主要分三个部分:创新中心的启动资金、固定资产(包括科研基础条件在内)的购置和科研项目预算资金。由政府、本领域行业协会或包括大学在内的非营利机构牵头成立董事会,下设创新中心领导委员会。董事会成员应涉及广泛,除上述非营利性机构外,还应包含所在领域以及上下游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
(消息来源:大公中原网)